作者:kstone 发布时间:2022-06-11 08:50 浏览次数 :
温室效应潜值(gwp)
gwp是全球变暖潜能值,又称全球增温潜势,是基于充分混合的温室气体辐射特性的一个指数,用于衡量相对于二氧化碳的,在所选定时间内进行积分的,当前大气中某个给定的充分混合的温室气体单位质量的辐射强迫。
全球变暖潜能值表示这些气体在不同时间内在大气中保持综合影响及其吸收外逸热红外辐射的相对作用。《京都议定书》正是基于100年以上的时间跨度内脉动排放的全球变暖潜能值。
gwp是一种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一个指数。gwp是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于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被作为参照气体,是因为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
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伦尼乌斯(svante arrhenius )首次提出碳排放可能导致全球变暖。
1988年,为了让决策者和一般公众更好地了解碳排放等相关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0年 ipcc发布第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确定了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它对政策制定者和广大公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后续的气候变化公约的谈判。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定了十年减排进程,争取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维持在1990年的水平,开辟了研究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的新时代。
1997年12月第三次框架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达成《京都协定书》做出了具体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工业发达国家将co2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上升5.2%,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发达国家可向发展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
2007年《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制定《巴厘岛路线图》,明确了发达国家强制减排的义务;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国家适当减缓行动;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提倡自主减缓活动。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主要目标:将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
gwp是计算出来的结果,ipcc每次评估报告都会对前一次的结果进行更新,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指示sf6的gwp为22800,2014年第五次评估报告为23500,2021年第六次评估报告为25200。
服务热线
手机网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